2024年9月24日,“中德哲学美学合作项目第二期院级讲座”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席勒与德意志观念论的诞生”(Schiller and the Birth of German Idealism),报告人是来自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中德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的Hans Feger (汉斯·费格)教授,主持人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杨光副教授担任。
报告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美学思想为核心,探讨了其与德意志观念论、尤其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直接的关系。开场,Feger教授为我们交代了一下背景知识。“席勒作为一个诗人,为什么能够和德意志观念论的诞生发生一个关联”?与荷尔德林、诺瓦利斯和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一样,席勒以“康德三大批判”写作的相反顺序来解读康德体系。换言之,席勒率先读的不是《纯粹理性批判》,而是康德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这就进一步引出了一个问题:康德和当时德国哲学以及美学的一个关系是什么样的?
Feger教授接下来介绍了一下席勒对康德美学的接受。席勒从1791年2月开始研读康德的《判断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判断力批判》标志着席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美有一种“目的性的形式......却没有目的的体现”,这一论断将哥白尼式哲学转向引向了美学领域。
康德的美学是从知识论发展而来的,而席勒则与荷尔德林一样,将美学建立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之上。席勒说:人类并非注定要从事个别的道德行为,而是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A 179-180; B 294, SW 5: 464)。最重要的是,相对于康德的目的论概念,席勒提出了一种反目的论:它从康德体系中典型的二元论出发,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然后通过审美教育的概念来克服这种二元论。
最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关于讲座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提问,Feger教授则耐心细致地一一回应。
2016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