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教育部原副部长、同济大学原校长、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理事长吴启迪,校长陈杰,副校长雷星晖、娄永琪,德国驻沪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副领事罗伟(Uwe Schlott),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海外项目部主任奥苏姗(Susanne Otte),莱茵金属集团商务发展高级经理Claudio Schiller,中德学院德国合作高校联合会、校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中德学院、4个中德中心负责人,AVL、Contact Software、安联、采埃孚、舍弗勒、格陆博等资助企业的中德嘉宾70余人参加会议,为中德学院未来发展献计献策,携手推进同济大学对德合作2.0战略走深走实。
吴启迪首先致辞,对各位委员和代表一直以来对中德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今年,同济大学全面整合校内对德对欧教育科研领域优势资源,推出“对德合作2.0战略”,成立全国首个中德博士生院、获教育部批准建设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她表示,在中德两国政府、经济界、学术界的支持下,中德学院、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定能更好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助力学校各专业学院与德国精英大学、科研院所和一流企业开展高层次教育交流和高质量科研合作。在智能科技基础、智能汽车与交通、智能制造与建造、绿色生态环境以及政策与体制等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取得更多中德合作的创新科研硕果!
陈杰代表同济大学和中德学院,对出席会议的各位委员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各界人士长期以来给予中德学院的支持、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德学院成立24年来,在国际化协同办学、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为促进中德两国教育、科技与人文交流,为提升同济大学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强调,学校今年新成立的中德博士生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将构建转型后的中德学院主体。未来,作为中德高校合作的典范,中德学院将继续发挥灯塔作用,率领其核心的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联合研究中心,担负起更多责任,推动与德国精英高校、知名企业开展更深层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通过高质量中德教育科技交流,更好满足各国企业、科研机构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顶尖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人类福祉贡献更多的“中德方案”。
奥苏珊代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西克斯(Kai Sicks)致辞。她说,西克斯表示,中德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成为中德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独一无二的国际教育合作品牌,为德国企业界、学术界在中国开展产研融合、产教融合的工作提供优质环境,及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他确信,中德双方将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基础上,持续推动中德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推动中德学院、中德博士生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及中德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罗伟副领事充分肯定了中德学院在德中教育合作中的重要贡献,希望德国合作高校更积极参与学院建设,推进德国能力和中国能力建设。
娄永琪介绍了中德学院近期人事变动。因年龄原因,吴志红教授卸任中德学院中方副院长;汤奇荣教授、蔡黎明教授接任中德学院中方副院长。因任期原因,Thomas Willems先生将于明年2月卸任中德学院德方副院长;Jan Harder博士接任。吴启迪、陈杰、西克斯、娄永琪等人充分肯定了吴志红在过去二十年中为中德学院发展建设付出的艰辛努力、打下的坚实基础、取得的卓越成绩,并赠送《中德学院廿载拾忆》纪念相册;寄语三位新的副院长携手同心,带领学院开启对德合作新航程,为推动中德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举行了2家中德学院基金教席签约仪式。陈杰与CONTACT软件战略与运营总监穆尔加(Michael Murgai)签订了《关于延续同济大学中德学院CONTACT Software基金教席的协议书》,支持 在智能工程领域开展深层次产教融合。
陈杰与格陆博科技董事长刘兆勇签订了《关于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设立格陆博基金教席的协议书》,支持在智能驾驶汽车先进控制方面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基金教席制是中德学院的主要办学特色之一。这种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有效加强了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提升了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本报告年中,中德学院还完成了英飞凌“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基金教席续签、上汽大众“人机交互”基金教席新签,谈妥续签舍弗勒“汽车技术”基金教席,并继续巩固与其他跨国企业良好合作关系。
中德学院副院长汤奇荣教授、Thomas Willems先生作年度工作报告,向咨询委员会汇报学院2021-2022学年工作成绩和2022-2023学年发展规划。汤奇荣介绍,今年新成立的全国首个中德博士生院已顺利完成首批22名学生的招生入学工作;近期,学院将与德方协商制定中德博士生两级选拔(招生)方案,筹建中德博士生院招生指导委员会和选拔评估专家组,起草企业奖学金资助方案,制订德国/欧洲博士生奖学金(薪酬)框架等,从实操层面积极推进中德博士生院系统化建设,打造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和全球顶尖人才的聚集高地。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将围绕智能科技和绿色发展两大主题,开展交叉融合;聚焦国际科研与人才培养两大目标,开展科教融合;建立高水平国际团队,强化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打造创新科研策源地。
随后,中德机械工程中心副主任闵峻英教授、Michael Abramovici教授,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张立军教授,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Jan Harder博士,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黄官伟副教授、Axel Werwatz教授也分别从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各中心工作进展和工作规划。
最后,雷星晖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中德学院在服务各中德中心、各相关学科拓展对德合作深度与广度方面取得的成绩,赞许了学院制定的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发展规划。他坚信,在开启下一个中德关系50年新征程之际,在同济大学“中德合作2.0战略”框架下,中德学院将更好把握数字化发展、学科交叉的新机遇,聚焦中德两国共同关注的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德博士生院高层次协同育人平台和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协作科研平台的作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德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取得更多高水平合作科技成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攸关全人类福祉的问题贡献更多中德智慧,谱写中德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文/杨瑞帆 图/周游)
2016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