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青年对话(10):走进“德企之乡”太仓

531日,由同济大学德语系和中德学部下属中德校园联合举办的第十期中德青年对话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同济大学德语系、中德工程学院、法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近三十名中德师生前往太仓,一探江南小城吸引德企落地生根之究竟。

太仓市距离上海仅一小时车程,被誉为“德企之乡”。自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以来,太仓迄今已吸引500家德企入驻。30年来,太仓推动对德合作从经济逐步拓展至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也在太仓完美适配,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安居太仓。

太仓德国中心

太仓德国中心是上海德国中心的全资子公司。而上海德国中心又隶属于德国巴伐利亚银行,与位于北京、墨西哥和新加坡的德国中心一起形成全球德国中心网络。20166月,太仓德国中心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为已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即将进入的德企提供商业成功的优质先决条件。

在太仓德国中心,总经理Marieke Bossek女士为师生们带来了《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的专题报告。她回顾了中德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太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向大家介绍了当前经济发展的动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航空航天产业和机床行业已成为太仓的重点领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在华德企投资最密集地区之一,太仓积极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已建成并将继续加快建设多个双元制教育培训中心,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将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园区预计占地32万平方米,每年将培训5000多名高标准技能人才。

同时,Bossek女士也指出,德企在太仓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广泛支持,落户企业获得了来自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服务。此外,在文化方面,太仓积极开展啤酒节、足球赛、乒乓球赛等活动,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体而言,太仓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区位优势、滚雪球式的协同效应、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德两国政府的认可、有利的教育环境、积极的文化融入。



德国巨浪凯龙机床有限公司

德国巨浪集团创立于1921年,自1958年进入机床行业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数控立式加工中心的研究和制造,迄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快、最高效的机床设备。

在巨浪凯龙机床有限公司,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了生产车间以及尖端机床设备,聆听专业人士对于不同机器运作的讲解。这些机床设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以及其他高精度、大批量生产领域(如:气动、液压、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纺织机械、烟草机械、钟表首饰、医疗器械、印刷机械、IT制造业等)。面对这些全新的领域,同学们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纷纷提问:机械运转的原理是什么?该模型用于什么零部件?与常规设备相比有哪些创新?巨浪凯龙与国内的车企有哪些合作?工作人员做了详细解答。


 


参观结束后,巨浪公司的首席技术官Willi Riester先生与大家展开对话交流。他指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如今企业在不断开拓,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对于大家提出的关于在华德企和德国本土企业在双元制培训方面的异同问题,Riester先生表示,客观层面,由于环境的不同以及人与人相处模式的差异,培养过程有一定的差别。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目标是一致的。大家对此深有启发,双元制校企合作既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又兼顾实操技能的充分发展,以培养特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其优势与潜力可见一斑。



随后,同学们还和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展开圆桌讨论。同学们提出了诸如求职者具备哪些特质会更受企业青睐等问题,企业HR表示,好的学历及实习背景是重要的敲门砖,而进入企业之后,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力。在技能方面,语言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德企,英语同样是必须的,而德语则是加分项。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牢牢把握语言优势,并开拓思路,有目标地培养与自身职业规划适配的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踏出校园,走出上海,走进企业,切身体会到了中德工业和经济贸易的往来。在探索新领域、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共同期待未来更多的活动与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