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的问题层出不穷,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交通问题。为了使道路交通领域的新生力量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所面临的具体交通病症,10月30日至11月4日期间,同济大学中德交通中心携手德国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场“城市交通与运输研讨会”。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系主任Jürgen Follmann教授带领道路交通领域的32位师生、同济大学交通学院的师生以及来自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上海分院的工程师们对目前城市交通中的电动汽车、共享交通、无人驾驶等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打造面向未来的交通系统和交通技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10月31日上午的开幕仪式上,同济大学李克平教授、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Follmann教授分别对自己的团队与研究方向作了简单的介绍。下午,德方师生体验了时速高达430 km/h的上海磁悬浮列车,并在上海磁浮交通科技馆聆听了有关磁悬浮车辆技术、线性规划、选站问题等内容的介绍,他们对于德国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紧接着,他们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对上海的城市结构变化与发展、交通规划的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11月1日是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核心的研讨与访问。上午,德方师生在倪颖副教授以及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学生的陪同下参观了无人驾驶测试中心以及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对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荐与发展,德方师生都表示十分钦佩,也提出了合作的意向,同时也对数据收集以及数据保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11月1日下午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交通学院进行了第一次研讨会。研讨会上,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党委书记吴兵教授与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的Klasu Habermehl教授分别作了欢迎词。交通学院的陈佳琪与周诗旖分别介绍了嘉定校区与四平校区、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连接的情况。以此为题,基于上海共享单车、推广公交通等交通现象与问题,中德师生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嘉定校区与市区以及其他交通枢纽的连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中德师生还参观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模拟驾驶器,不少学生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了体验,充分感受了模拟驾驶器对于未来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意义。
与上海不同,苏州作为古城,苏州有许多老旧城区,面对日益变化的交通环境,老区内的许多道路面临新的挑战。因此,11月2日德方师生与深圳交研中心的工程师以平桥直街、十全街、竹辉路三条道路为考察重点分为三组,一同对苏州老城区的道路状况进行实地勘察。考察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后面一天第二次城市道路设计研讨会的素材。当天,德方师生还参观了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留园,对中国园林文化进行了一次亲身体验。
11月3日在上海虹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第二次研讨会,除了德方师生、部分同济学生以及深圳交研中心的工程师以外,同济大学李克平教授、潘海啸教授、苏州市规划局的范巍巍工程师也参加了该研讨会。研讨会上,德国研究城市道路的Axel Wolfermann教授、深圳交研中心上海分院的陆荣杰副院长分别介绍了德国与中国城市道路设计的理念与规范,毕业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就职于深圳交研中心的邹楠工程师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从理论层面对于中德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的差异作了比较。此后,各个小组的中德师生与工程师们分别对于自己前一天考察的道路进行优化改善,在梳理了目前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慢行交通通行空间、交通标识的可视性、停车管理等各方面对道路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议。最后,中方与德方教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中的优点和缺陷给予了点评。
此次研讨会使得中德两方在进一步处理现代交通问题中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尤其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双方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对于中德两国在城市交通方面的规划、设计与运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于也给予他们在实践工程问题中运用交通理论知识的机会,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