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青年对话:认识同济大学

527日,由同济大学德语系和中德学部下属中德校园联合举办的第三期中德青年对话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在德语系钱玲燕老师和中德校园主任Andrea Schwedler的组织下,七位同济学生带领上海德国俱乐部的十余名成员参观了同济校园。

 

校园导览以毛主席像为起始点,同济学生用德语为德国俱乐部成员介绍了同济校园的概况及建校历史。怀揣着对同济校园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德国参观者跟随同济学生开启了校园之旅。

 


七位同济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以“学在同济”为主题,介绍了同学们上课和自习的场所——南北楼和图书馆。南北楼的悠久历史、清水红砖砌成的古朴外墙,令参观者连连称赞。在互动环节中,同济学生让参观者尝试描述图书馆的外形,大家想法不断,笑语连连,同时赞叹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巧妙。

 


第二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为德国俱乐部的成员介绍了与同学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大家参观了学苑食堂和三好坞餐厅,味道鲜美的菜肴和丰富多样的选择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为参观者勾勒出了同济学生的生活图景。德国友人对共享单车流露出浓厚兴趣,频频提问,在询问负责共享单车的工作人员后,连同学们都震惊于这个校园里的共享单车竟有四五百辆。不仅如此,参观者们还询问了共享单车的出行成本,学生在校园内的骑行使用共享单车的成本之低令他们惊叹。这种智慧的出行方式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也使参观者们对同济乃至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三组以“同济与德国”为主题,负责导览中德学部、德文图书馆以及建筑学院。建筑学院的文远楼建于1954年,是中国第一座包豪斯风格的建筑。中德学部是同济大学与德国密切合作的机构,从中德双硕士项目到每年德国客座教授在同济的专题讲座,都是同济大学与德国紧密合作的成果。收藏大量德语文献的德文图书馆也为学习德语的学生提供了很大便利。大家感慨于同济大学与德国的深厚渊源,并在此合影留念。




导览结束后,一行人在三好坞就餐,品尝地道的本帮菜。几位刚到中国的德国人开始学习使用筷子,尽管有时候笨拙地操作,却也笑声不断。其中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德国人与大家分享了在上海生活的趣事,引得大家忍俊不禁。

 

大家通过这些互动和交流,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交融和友谊的真挚。尽管曾经初到异国时也令德国人有些许不适,尤其语言的障碍给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融入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他们畅谈了中国外卖行业的繁荣,不出门就能体验到便宜快捷的送餐服务。他们也纷纷赞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便利设施,尽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四通八达的地铁、随叫随到的打车服务等便利的出行方式也让他们很快适应上海的生活。

 

活动持续近四小时,交流中不仅加深了德国俱乐部的成员对同济的了解,也拓展了同济学子自身对校园的认知。大家相谈甚欢,共同期待下一次活动!